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调研“中关村北平台”

时间:2017-04-17

4月7日,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一行莅临由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建设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联合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关村北平台”),调研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单位工作。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闫小彦、申金升,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宣鸿陪同调研。

唐文弘司长一行详细了解了科研自用生物材料、生物试剂盒、动植物进口全流程一体化快速通关模式,实地察看了联合办事大厅、检验检疫监管平台,对平台如何发挥产业服务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唐文弘司长对中关村北平台坚持体制和流程创新,发挥产业服务促进作用,建立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进出口审批、通关、报检、查验的一站式监管模式,努力解决生物医药科研单位和用户生物材料进口难题,提升通关效率,给予高度赞扬和肯定,明确提出相关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北平台产业服务职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由昌发展公司等投资主体共同建设的中关村北平台是为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优化服务”的要求,解决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进出口监管难度大、通关效率低等瓶颈问题,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由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海关、北京国检局等单位共同打造的“一站式”生物医药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是海关和检验检疫政策创新和先行先试的试点基地。


 新闻链接———— 


2015年12月18日,全国首家“一站式”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北平台”)启动运行。北平台由检验检疫集中监管中心、公用型保税仓库和联合办事大厅三部分组成,是“设施专业,品类齐全,风险可控,通关便捷”兼具保税物流和检疫集中查验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北平台位于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可有效辐射海淀、昌平的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及技术服务企业,未来服务将辐射至京津冀地区。

“一站式”服务便捷创新主体

“真是下单容易到手难,过了海关还有检验检疫环节,小白鼠检疫得找通州国检局,模式生物找顺义国检局,高风险特殊物品检疫又在另外一个地儿,想进口一批特殊物品或生物材料真是不容易……”科研单位和企业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过去,在传统的监管体系下,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从海外抵达北京后,需要经过海关、检验检疫、卫生等多部门的监管和先后审批、查验才能通关放行,抵达申请人手中。由于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检验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申请人有时需要在多个部门或是同一部门分布在不同区县的专业检验地点间辗转,费力费时。

现在,在北平台宽敞明亮的联合办事大厅里,海关、检验检疫的报关、查验和放行流程全都能在此一站完成,科研人员不再需要东奔西跑、在多个部门间辗转。

多部门合推“先行先试”政策落地

2014年6月,北京国检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在中关村开展进境动植物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试点有关意见的批复》,在中关村开展改革试点,试点包括国家质检总局授权北京国检局对已形成传统贸易的二级风险级别的相关动物源性生物材料、SPF鼠及模式生物完成全部检疫许可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层级;企事业单位进口授权审批范围内的动植物生物材料,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进口二级风险的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和模式生物检疫许可证有效期由6个月延长至12个月并实现分批核销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对传统审批模式进行创新和简政放权。2015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深化京津冀地区进境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检验检疫监管改革的通知》,在京津冀地区推广复制中关村改革试点的经验。

2015年3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出台《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北京国检局在中关村试点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特殊物品实施全流程监管一体化监管模式,开展高风险产品集中查验,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查验;实施风险分类分级监管,实施审批无纸化,开展口岸审批单电子核查,实行“一次审批,多次核销”;对高风险血液、含血液质控品和人体组织等特殊物品开展风险评估。特殊物品的通检速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第72次常务会议决定推动4项新政策在中关村开展试点,其中包括支持设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和需求的保税仓库等。2015年2月2日,海关总署正式批复同意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仓储面积1000平方米申请设立公用型保税仓库。北京海关按照《海关总署关于公用型保税仓库仓储面积有关问题的批复》要求,在中关村联合创新(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实行“分批出库 集中报关”便利化操作流程;依托网络视频技术应用,加强实际监管,加快企业通关速度,实现监管创新,依托信息互通共享,同时加强经验总结,将保税仓库建成实地监管和远程监控相结合的示范库。

中关村管委会调研收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需求,积极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并协调相关分园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建设和运营主体,在场地、经费、运行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这一系列政策创新的推动下,北平台应运而生。在中关村管委会、海关、检验检疫多方推动下,北平台建立了保税仓库、检验检疫监管中心,搭建一站式报关、报检和集中查验绿色通道,将口岸有效延伸至科研创新前沿,实现生物试剂耗材制品的“快报快检快放”;对试点企业进行诚信备案制度、细分风险分类管理等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监管压力的措施,从而最终实现“口岸放行、平台查验、后续监管”的创新监管模式。

混合所有制助力“联合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通过国有资本与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的共同合资,以市场化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进行北平台的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北平台的另一大特色。

北平台由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所属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泉心泉意(上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以国有单位为投资主体,联合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共同运营,构成混合所有制典范。为支持和扶植平台的公益性,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中关村昌平园投入政策性资金支持场地装修和硬件设备投入,中关村昌平园管委会支持推动后续政策性支持包括现代化服务业企业的认定、推动申请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以及持续的创新政策的落地。考虑到北平台运作的专业性需要,经营管理团队以泉心泉意公司为主牵头组建,并由经营管理团队负责投资场地建设与装修、硬件设备、软件、流程管理、工作人员、运营经费等管理。此外,北平台还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研究所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


          
昌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

昌发展在科技服务方面,通过打造平台聚集科技创新服务资源。联合成立北平台,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检验检疫效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机构的科研资源,打造“人人实验”科研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完成了近500家单位、近10万项科研设施设备和检测服务的上线,基本实现北京市资源全覆盖,正在加速覆盖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逐步形成科研领域大数据,面向全国创新创业者提供精准的科研服务;搭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围绕知识产权产业链形成知识产权服务聚集区和知识产权运营生态系统,服务于区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除了以上3个平台,昌发展还搭建了其他的重点产业支撑平台,主要聚焦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AR/VR等前沿领域,包括中关村昌科生命健康产业联盟、立体视觉公共技术开发展示平台。同时昌发展整合公司在园区开发、运营、金融等各板块的业务资源,实现空间、服务、资金三项产业发展要素的系统联动,发挥集“资本、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空间”于一体的一站式产业生态平台作用,打造更专业、高效的科技服务体系。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