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人心!昌平入选北京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时间:2025-04-30
未来产业代表着
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方向
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也是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权的关键
4月23日
北京市经信局对外发布
海淀、昌平率先启动创建
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全力构建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北京市未来产业先导区(昌平)空间布局图
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建立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之上。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明确提出要将昌平建设成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昌平布局建设的未来产业先导区,集聚着生命健康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昌平实验室、120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还有多家部市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及央国企创新资源;同时,还汇聚着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等市级重点示范建设项目。近年来,在细胞与基因诊疗、脑机接口、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和全球首创产品。2024年,先导区合成生物企业数量占全市一半以上,机器人产业规模占比超全市三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
昌平区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推进先导区建设。构建以未来健康为主赛道、未来制造和未来能源为副赛道的产业发展格局。未来健康主赛道重点发展细胞与基因治疗、脑科学与脑机接口、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美丽健康、AI+生物医药6个方向;未来制造副赛道重点发展机器人1个方向;未来能源副赛道重点发展氢能、新型储能、能源互联网、AI+能源4个方向。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一期效果图
布局包括以未来科学城生命园(生命谷)为核心,联动中关村昌平园、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未来科学城合成生物制造基地、能源谷,辐射沙河高教园、小汤山美丽智造园等专业园区约180平方公里范围(即“一核引领、四园联动、多点支撑”)。
到2027年新增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专精特新企业60家,到2030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800亿,三大赛道形成技术策源、辐射津冀、引领全国的发展格局,探索形成一批新业务、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未来怎么干?
“五个一”行动明确重点任务
努力突破一批关键前沿核心技术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承担或参与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对申报承担国家、北京市脑科学重大专项或重点研发计划的各类创新主体给予区级配套资金支持;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领军企业组建未来制造联合攻关团队,提炼智能机器人领域关键前沿核心技术需求,联合布局重点研发计划,形成“产业出题、协同解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央企联合科研机构、民营企业以氢能全链条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一批氢储能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聚力打造一批标志性拳头产品
以加快推出一批脑机接口标志性产品、跟踪和谋划一批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支持转化一批经济效益显著的合成生物创新产品推动未来健康产业发展;在未来制造领域重点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手术机器人研制和应用;推动一批氢能重点产品实现未来能源赛道上的研发突破。
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性应用场景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更多潜在应用场景将不断涌现。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中,重点加快推动脑机接口在医养和运动领域的示范应用;促进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等特色领域示范应用;推进医疗健康机器人在手术和康养领域垂直应用;探索推进氢能、新型储能等未来能源领域多元化示范应用。
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化产业集群
立足优势资源,努力构建世界级脑科学应用产业集群,着力培育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全力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新高地,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逐步提升未来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系统布局一批专业化平台载体
支持民营头部企业牵头组建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推动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设未来产业中试基地,以育新基地为依托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孵化加速器,围绕能源领域大科学装置构建未来产业双创综合体。
未来产业潜力十足
前景广阔
但培育未来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未来
昌平区将脚踏实地
夯实产业基础
强化创新能力
日拱一卒,久久为功
努力把未来产业的蓝图落地为现实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塑造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