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命谷合成生物创新研讨会第四期——抗衰老专题研讨会圆满落幕

时间:2025-09-23

9月 19 日下午,由北京昌发展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生物科技工作委员会、中国保健协会原材料分会协办的“2025 生命谷合成生物创新研讨会第四期——抗衰老专题研讨会”在昌发展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吸引了众多抗衰老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抗衰老产业从业人员,共同聚焦抗衰老产业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探讨合成生物技术在抗衰老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抗衰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北京昌平区作为合成生物产业的重要布局区域,凭借丰富的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以及央企资源要素,持续推动产业蓬勃发展。昌平区积极搭建了涵盖检测、筛选、医用材料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共性技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通过组建产业基金、举办高水平论坛活动、搭建审批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解决企业发展关键问题,助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锋发表了《抗衰老产业与合成生物技术》的主题报告。张贵锋研究员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多年的工作积累,深入剖析了合成生物技术在抗衰老产业中的多维度支撑作用。他指出,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精准设计和构建生物系统,能够为抗衰老产品研发提供全新的技术路径。从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修复衰老细胞的基因损伤,到合成生物材料用于组织再生和修复,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贯穿了抗衰老产业的各个环节。张贵锋研究员还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技术在抗衰老化妆品、抗衰老药品以及抗衰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为与会者揭示了合成生物技术与抗衰老产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引发了与会者对合成生物技术在抗衰老领域应用的深入思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贵锋研究员做《衰老产业与合成生物技术》报告分享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晨熙在《神经化学信号的蛋白质组学解码》报告中,分享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神经化学信号解码中的最新研究成果。贾晨熙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随后详细阐述了其在神经化学信号研究中的应用。他指出,神经化学信号的异常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而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高通量、高精度地分析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和修饰变化,从而揭示神经化学信号传导的关键节点和调控机制。贾晨熙研究员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展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解码神经化学信号中的潜在应用,为抗衰老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也为开发针对神经衰老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晨熙做《《神经化学信号的蛋白质组学解码》报告分享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究员许洪高围绕《饮食习惯结合功能食品在预防和干预慢性疾病中的策略分享》展开详细论述。许洪高研究员从日常饮食习惯入手,结合丰富的营养学研究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饮食模式对慢性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他强调,合理饮食是预防和干预慢性疾病的基础,而功能食品则为慢性疾病的精准干预提供了有力补充。许洪高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多种具有抗衰老和慢性疾病预防功能的食品成分,如抗氧化剂、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并分享了这些成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注意事项。他的报告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实用的健康干预策略,也为功能食品在抗衰老和慢性疾病预防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指导。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研究员许洪高做《饮食习惯结合功能食品在预防和干预慢性疾病中的策略分享》报告分享

抗衰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专家组副组长张焱在《抗衰老产业历史、边界与未来》报告中,全面梳理了抗衰老产业的发展脉络。张焱副组长从抗衰老产业的起源讲起,详细回顾了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事件,深入分析了当前抗衰老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抗衰老产业涵盖了药品、医疗器械、营养干预、抗衰老用品与抗衰老化妆品、以及抗衰老服务等多个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张焱副组长还明确了抗衰老产业的边界,强调了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性。在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时,他提出了抗衰老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个性化抗衰老方案的兴起、以及抗衰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等趋势,为抗衰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参考,也为与会者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提供了重要参考。

抗衰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专家组副组长张焱做《抗衰老产业历史、边界与未来》报告分享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细胞医学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永清在《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报告中,介绍了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的最新研究成果。叶永清副主任委员首先介绍了树突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后详细阐述了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的研发历程和作用机制。他指出,树突细胞肿瘤疫苗能够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叶永清副主任委员通过具体的临床试验数据,展示了树突细胞肿瘤疫苗在抗衰老及肿瘤防治领域的巨大潜力。他还分享了树突细胞肿瘤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和挑战,为与会者带来了前沿的医学研究资讯,也为细胞治疗技术在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细胞医学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永清发表《树突细胞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报告分享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抗衰老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抗衰老产业与合成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抗衰老产业的创新发展。未来,昌发展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汇聚各方力量,持续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抗衰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关于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

昌发展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由昌发展联合丹纳赫集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共同打造,中心面积约1.53万平方米,建有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质谱检测技术应用、医用材料生物制造科创三大平台。针对不同平台的需求,中心针对性地打造了不同的产业空间。

其中,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平台集合了丹纳赫生命科学的众多先进技术工具,可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基因克隆、克隆挑取、微生物筛选等。质谱检测技术应用平台配备了40余台高端质谱仪和液相系统,并搭建多个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通用质谱数据分析工作站,能为生物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把控,以及临床诊断、食品和饮料安全检测等领域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医用材料生物制造科创平台由昌发展集团携手中科院过程工程所,通过科技服务、专业活动、人才培养等多元化方式,提供第三方检测、生物学评价、产品申报注册等关键技术支撑,以及知识产权、融资和学术交流等科技服务。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