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发展母基金投资企业巨子生物成功上市,市值300亿港元领跑胶原蛋白赛道

时间:2022-11-08

巨子生物为昌发展母基金投资企业。

我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巨子生物于近日成功IPO。

从股价表现来看,巨子生物颇受二级市场投资者青睐。此次IPO巨子生物发行价为24.3港元一股,开盘大涨,市值一度超过300亿港元。截至当日收盘,巨子生物最终报26.7港元,涨幅为9.877%,市值264.76亿港元。

作为我国第一家胶原蛋白赛道上市企业,巨子生物自递交招股书时便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

  • 其一,是亮眼的财务数据。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企业的净利润合计超过20亿元,其中毛利率更是在85%左右,趋近茅台。
  • 其二,是背后众多的明星投资方。招股书透露,高瓴、CPE源峰、金镒资本、君联资本、星纳赫资本、麦星投资、景林投资、鼎晖投资、中金资本、黑蚁资本、高榕资本、海松资本、国开创新资本等一众投资机构皆是巨子生物的股东。此外,谦寻(创始人为薇娅丈夫)和三人行传媒亦出现在股东之列。
  • 其三,巨子生物是典型的教授夫妻档创业故事。创始人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皆毕业于西北大学,后二人都继续深造。2000年时,范代娣博士和团队成功研发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并于同年与丈夫严建亚创办了巨子生物。

除巨子生物成功上市引起投资者抢购外,胶原蛋白赛道其他企业今年在资本市场也动作频频。越来越多的胶原蛋白企业正在跑出来,巨头也在加速入局。在此背景下,行业格局正在发生何种变化?未来还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上市融资频频,

胶原蛋白已到市场爆发前夜?

从2021年以来,胶原蛋白赛道频频传出上市、融资消息,行业热度高涨。

但其实,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并不是一个新东西。甚至,胶原蛋白产品的获批时间比玻尿酸还领先了20余年:早在1981年,全球第一款牛胶原蛋白植入物Zyderm获批,拉开了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应用的帷幕。不过,尽管胶原蛋白产品获批早,其商业化进程却比玻尿酸慢。背后的原因与彼时胶原蛋白性价比较低、生物安全风险较高有关。

转机出现在重组胶原蛋白相关技术的突破。具体来说,重组胶原蛋白是通过基因重组、细胞工厂构建、发酵和分离纯化技术获得的胶原蛋白的统称。与传统的动物源胶原蛋白不同,重组胶原蛋白提取技术壁垒更高。

在重组胶原蛋白这一领域,国内企业已有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健医疗、暨源生物等一众企业布局。其中,此次上市的巨子生物,是国内最早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开发专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公司。

“巨子生物是合成生物行业的先行者,不仅搭建了领先的基因工程、组织工程与材料工程技术平台,并且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大健康领域,走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最佳实践。”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文龙在巨子生物上市时表示。

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入局企业相关情况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根据2021年发布的《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重组胶原蛋白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以及重组类胶原蛋白。

而在皮肤护理领域,重组人胶原蛋白现阶段量产技术难度较大,生产成本高,较难商业化;重组类胶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由于和人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深入研究。因此,各大企业布局的重点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

不过,若要像玻尿酸一样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胶原蛋白赛道内的企业仅有技术的突破还远远不够,更需要市场需求端的增长、供给端产能的突破等。

在市场需求端,近年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和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轻医美愈发火热。这使得胶原蛋白赛道“顺风”而起。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185亿元增至2027年的108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4%。

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来源:巨子生物招股书)

再看供给端产能方面,目前胶原蛋白行业在产能方面尚处爬坡阶段。据华创证券报告,双美胶原蛋白年产能为1.8吨,与玻尿酸的产能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要知道,仅华熙生物一家企业当下的玻尿酸年产能就已达到了420吨。

因此,各家胶原蛋白企业持续改善技术与生产工艺,并纷纷建厂。招股书显示,巨子生物现拥有1条重组胶原蛋白生产线,可实现重组胶原蛋白年产能1.1吨。根据上市融资规划,巨子生物或将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重组胶原蛋白发酵车间,年产能扩大约20倍,达21.25吨。

从上可以发现,在需求增长、技术突破与产能提速的大趋势下,胶原蛋白已逐步走到市场爆发前夜。

胶原蛋白快速发展原因

竞争愈发激烈,

功能性护肤与医用敷料是胶原蛋白主战场

目前,胶原蛋白赛道的入局企业越来越多。从各家企业的选择来看,胶原蛋白用在功能性护肤类、医用敷料类、注射填充类的产品居多。其中,功能性护肤品医用敷料是主流选择,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沙利文的数据,在胶原蛋白细分产品的市场销售额中,功效性护肤品与医用敷料排在前两位,分别在2017年到2021年达到了52.8%与92.2%的增长率。

市场规模方面,以重组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为例,该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8.4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4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52.8%,并预计将进一步从2022年的7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645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5%,拥有百亿市场潜力。

这里面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技术难度上,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与医用敷料的研发门槛小于III类注射类产品;二是随着光电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井喷,医用敷料这一术后护理产品随着轻医美项目规模的上涨而增长。

巨子生物的快速发展,就是站在了功能性护肤与医用敷料起势的风口。

翻开巨子生物的招股书可以发现,其营收主要由功能性护肤产品可丽金(妆字号)与医用敷料可复美(械字号)两大单品贡献。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前5个月期间,可复美的营收分别为2.9亿元、4.21亿元、8.98亿元和4.28亿元;可丽金的营收则分别是4.81亿元、5.59亿元、5.25亿元和2.38亿元。二者合计收入占到总营收的90%以上。

巨子生物营收结构

不仅如此,两大品牌的毛利率也很高:可复美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而可丽金的毛利率也一直维持于80%以上。这得以撑起巨子生物超高的毛利,其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的前5个月,毛利分别实现7.97亿元、10.07亿元、13.54亿元以及6.67亿,毛利率分别为83.3%、84.6%以及87.2%和85%,

不过,眼下功能性护肤与医用敷料赛道已经越发“拥挤”。根据国海证券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的批文共有467个,以医用冷敷贴为主的一类证占比90%,以创面敷料为主的II、III类证占比则分别为9%与1%,医用敷料获批的产品类型已较多。

而在功能性护肤品方面,标点医药数据显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淘宝天猫平台上销售额前100位的修护类贴片面膜中,超过1千万元销售额的品牌数量就达到了28个。而韩束、膜法世家、资生堂等品牌影响力较大的化妆品公司,市占率最高也未超过10%。

因此,综合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等对具有消费属性产品销售影响较大的因素,功能性护肤品与医用敷料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头部效应初显,

功能性主战场未来趋势将如何演进?

随着此次巨子生物上市,锦波生物IPO获受理,创尔生物转战北交所,市场格局渐趋稳定,头部效应初显。

陕创投的投资人王辰晨表示:“在医用敷料市场中,除非初创公司能够做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否则很难与几家头部公司抗衡,留给它们的可能就只有做周边产品、代加工这类的机会。”

毕竟医用敷料市场主要面向大众消费者,营销投入巨大。财报数据便可反馈,创尔生物2019年到2021年的营销费用超3亿元,巨子生物2019年到2021年的销售总费用也高达6亿元。另外,我国胶原蛋白企业还面临一系列政策监管。这其中,既包括针对胶原蛋白行业推出的政策,也包括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应用行业的相关政策。

于胶原蛋白赛道内的企业来讲,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只有以技术为引领,才能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窗口期,从而获得不错的回报。毕竟在医疗领域,技术决定了资质,也决定了时间壁垒。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