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在昌平成功举办
时间:2025-03-28
2025年3月27日,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在北京昌平区盛大召开。本次报告会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协办,昌发展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文件精神,助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会议汇聚了政府监管机构、科研机构、创新企业代表等政产学研用各界代表,共同探讨医疗器械产业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PART 01
政策引领与区域赋能,
共促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高级顾问江德元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医疗器械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也持续推进审评审批和监管改革,成效显著。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845.5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国际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希望本次报告会能够为行业搭建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共谋未来发展,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高级顾问江德元
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未来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甘靖中发表了致辞。甘靖中指出,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昌平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基础条件优越,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良好。近年来,在国家药监局和北京市药监局的指导帮助下,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形成了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甘靖中表示,昌平区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准确把握行业前沿趋势,强化科研、人才、政策、金融、空间等要素保障,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和一流营商环境。
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未来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甘靖中
PART 02
创新服务站落地与交流中心发布,
“双核驱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昌平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医药健康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构建了“一核、一带、三片区”的产业布局,并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到终端医疗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突破千亿,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昌平区积极抢占高端医疗器械赛道,深入实施“大头钉”行动计划,加快构建“132”产业体系,已集聚众多规模以上企业和创新平台。凭借着这样的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成功吸引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北京服务站”落地昌平,并推动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规划建设,为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力的支撑。
本次报告会的重要环节就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北京服务站”(以下简称“创新服务站”)落地昌平的启动仪式和“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交流中心”)的正式发布。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孙力光,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北京市昌平区委书记、未来科学城党工委书记甘靖中和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柳强共同为创新服务站落地昌平举行了揭牌仪式。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表示,2023年12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和北京市药监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签署《关于鼓励医疗器械创新推进审评能力提升合作协议》,在京设立了全国首个药监与科技部门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创新服务站一直致力于推动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协同高效的服务链,推动审评重心前移,助力创新成果转化,加速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同时聚焦重点领域,提速审评审批,提升检验效率,为产业发展赋能。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厚廷
此次服务站落地昌平,标志着昌平区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创新服务站将以昌平为重要支点,持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的医疗器械技术和理念,推动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优化发展,助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创新高地,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与此同时,在各界参会代表的见证下,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柳强正式发布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交流中心位于昌发展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将在国家药监局、北京市药监局的指导下,与创新服务站形成“双核驱动”格局。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柳强
交流中心的建设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产业协作,促进全链条技术交流与全要素合作,激发高端医疗装备的创新与转化,加快培育医疗装备新质生产力,助推行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交流中心通过打造全场景复原的智慧手术室,涵盖ICU、心血管、肿瘤、神经科、普外科、诊断类、康复类等7个科室类别,精选具有技术创新性、实现国产替代或符合临床价值急需特征的高端医疗装备。通过视频演示、机器人人工智能讲解、机器人设备互动模拟等多元化展示方式,直观呈现医疗器械产品在临床实践上的功能与应用、技术创新特点,充分展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的创新发展和优秀成果。
交流中心构建医疗器械行业全方位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多链合一”,与国内外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临床医院、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动,实现政、产、学、研、用、金、医、展、销、培、媒深度融合。同时,提供政策服务、医工融合、临床准入与示范应用、供应链服务、行业交流、展销对接与推广服务、金融服务、出海服务等多元服务,多维赋能高端医疗装备。
PART 03
国际医疗器械城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
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高地
北京市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柳强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国际医疗器械城的建设规划。他指出,在国家药监局和北京市药监局的指导下,昌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生命谷”建设,以“大头钉”计划为统领,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国际医疗器械城。
国际医疗器械城是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载体,总建筑面积约120余万㎡,东区约43万㎡已投入运营,西区起步区已开工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以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生物技术、新药创制等领域为重点,紧抓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强化临床示范应用牵引,融合美丽健康管理价值实现,承载领先企业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验证迭代、落地应用等全周期发展需求。
柳强强调,国际医疗器械城不仅是一个产业集聚区,更是一个创新生态体系。园区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办公到生产、生态融合的全链条服务,打造基础产业促进服务和特色产业促进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培育和提升园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国际医疗器械城已集聚了爱美客、佰仁医疗、爱博医疗、品驰医疗、图湃医疗、唯公医疗、清瀚医疗、威高智慧、新云医疗等众多高精尖医疗器械企业,涵盖了类脑智能、植介入器械、高端诊疗设备、生物医用材料、医美器械、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的医疗器械产品,形成了具有示范性、标杆性、旗帜性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昌平模式”。
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
PART 04
专家报告:前沿技术与创新实践的深度分享
报告会的专家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以“全球医疗器械领域前沿技术发展情况介绍”为题,深入分析了全球医疗器械领域的最新技术趋势和发展动态。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评一部部长郭兆君则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规范医疗器械设计开发”为题,从审评的角度为参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强调,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应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和患者利益。郭兆君详细讲解了创新医疗器械在技术审评中的要点和常见问题,为参会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向,提高审评通过率。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评一部部长郭兆君
企业代表报告环节中,8家企业代表展示了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智能设备研发、前沿影像技术、神经调控与植介入器械等前沿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发展规划,彰显了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强劲发展势头。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迪分享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发展之路,强调其精准化、智能化特点及在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法规事务副总监董蔺萌介绍了无导线起搏器的创新优势,突出其微创性、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射线事业部总裁向军阐述了国产高端智能DSA的创新探索,聚焦成像技术突破与临床诊断价值。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晔讲解了介入式左心室辅助泵系统,强调其微创性及对心衰患者的支持作用。迈胜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源介绍了集成性质子治疗系统的成果,凸显精准放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CT负责人汪洋探讨了双源光子CT及7T技术,强调其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先进性与诊断意义。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郝红伟讲述了脑起搏器与植入式神经调控的创新,突出其在神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辉分享了高端脑血管介入器械的创新,聚焦器械性能提升与临床需求满足。
企业代表分享现场
PART 05
凝聚共识,共谋发展新篇
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平在总结讲话中对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近年来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与上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强化科学监管,推动创新医疗企业发展。自2014年首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落地以来,已有334个三类产品获批,近两年增长显著。国家药监局通过完善法规体系、优化审批资源、加强基础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雷平强调,医疗器械创新源于临床需求,企业是创新的核心动力,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确保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同时,企业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与安全,将安全理念贯穿研发、生产、上市全过程。
雷平对交流中心的建设给予高度赞许,认为其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希望交流中心能够持续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国家药监局将持续聚焦推动医疗器械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从医疗器械制造大国迈向强国,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平
PART 06
参观国际医疗器械城,展望产业未来
报告会结束后,参会嘉宾一同参观了昌发展国际医疗器械城。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深入了解了国际医疗器械城的建设规划、功能布局以及入驻企业的创新成果。参观人员对国际医疗器械城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昌发展国际医疗器械城的建设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各界代表参观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
此次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成果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未来,昌平区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创新服务,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实现更大突破,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昌平力量。